談起肛門病變,不少人首先聯想至痔瘡發作,卻沒為意這也是肛門癌的先兆。儘管肛門癌的成因尚未完成清晰,不容易預防,但初期病徵明顯,所以患者只要能夠及早接受檢查及治療,也有不錯的治癒效果。然而不少人卻羞於啟齒,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,減低了存活率。
病徵跟痔瘡相似
大便帶血或黏液、感到肛門隱隱作痛,或是在清理肛門時發現附近長出肉粒,不少人以為這些只是痔瘡的病徵,並沒有特別在意,但其實這也是肛門癌的病徵。
病因與飲食無關
暫時香港沒有肛門癌的統計數字,估計本港每年約四千宗新增結直腸癌個案作計算,當中接近2%屬於肛門癌個案。肛門雖然位於直腸的末端,但肛門癌的成因卻跟結直腸並不相同。現時,醫學界相信結直腸癌與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有關,令腸壁組織受到毒素的刺激而變異。但是醫學研究卻找不到肛門癌跟食物的關係,事實上醫學界仍未能找到肛門癌的成因,卻有可能跟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有關。肛門癌患者以六十至七十歲的長者為主,其中又以女性較多。
缺乏認識掉以輕心
由於肛門癌的病徵與痔瘡及其他良性肛門病變非常相似,令不少人掉以輕心,沒有認真處理,而且大部分人因為尷尬而不願就肛門病變求診,甚至不少人對肛門癌缺乏認識,認為肛門不會出現癌腫而拒絕治理。曾經有一位六十歲的男長者,數十年來也受到肛瘺問題,所以需要定期覆診。有某一次覆診時,醫生在進行肛探時在病人肛門摸到突出物,而且腫瘤的直徑估計達兩至三厘米,體積不小,初步估計是惡性腫瘤。然而,當醫生建議病人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診時,病人卻面對了不了肛門生癌的事實,而拒絕接受治療。不少肛門癌患者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及時求診,甚至延誤半年至一年才求醫生,增加治療難度。
不一定需要切除肛門
不少肛門癌患者擔心,治療肛門癌必定要切除肛門,但事實上,如果能夠及早發現,病情適合的患者可透過電療及化療以令肛門腫瘤縮小甚至消失,估計約80至85%患者治療後毋須做手術,可以保住肛門,毋須依靠造口排便。不過,肛門癌的復發率不低,約有三成沒有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會復發,屆時便需要利用將腫瘤徹低清除,這些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達20至45%,所以肛門癌患者需要定期覆診,以及早發現腫瘤變異。
由此可見,及早辨識肛門癌的病徵並及早求醫,對保持生活質素及提高存活率乃非常重要。所以如果發現肛門附近長有肉粒、大便不尋常或肛門疼痛,不應諱疾忌醫,應儘快求診及接受檢查,以找出病因,對症下藥。